青山行迹印双轨,热河新声话振兴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内 发布时间:2025-07-24编辑:yezi来源:中国教育之窗阅读数:次 手机阅读

——人文与法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“青山双轨研习团”校级重点队总结

 

为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生态文明思想,助力京津冀生态屏障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人文与法律学院“青山双轨研习团”赴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,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。团队通过沃野寻策与产业破局,探索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新路径,展现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坚定决心与无限可能。

 

沃野寻策:于民生实际中创新发展可能

 

为真正倾听农民声音、了解农村现状、助力农业发展,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乡村实践——在四道沟乡的果园里,从枝头沉甸甸的小苹果中,成员们探索到生态农产品的发展可能;在塞罕坝生态馆的成果展区里,在荒原变绿洲的伟大奇迹中,成员们窥见到生态致富的强劲基础;在庙宫村的入户访谈里,在村民“电商确实带来了增收”的肺腑之言中,成员们寻觅到“双轨协同”的创新路径。接下来,本小队致力于探索以线上直播为桥,来构建起围场县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的新发展格局。

 

 

正所谓“实践出真知”,当规划馆沙盘上的生态红线骤然化作四道沟乡果农眉间的愁绪,当博物馆文献中的“两山理论”倏然变为庙宫村村民的家长里短,那些亟待破解的民生课题,便成了淬炼真知的熔炉。小队提出的“两山双轨理念”便如清泉涌入旱田,就像四道沟乡村干部冯宇所说“你们的这些想法真的很不错,我们这些村干部也在努力,希望共同把美好的乡村振兴变为现实。”

 

 

产业破题:于生态优势下发展绿色产业

 

同时立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,团队前往围场县重点扶持企业——德德食品有限公司,深入参观其牛肉制品产业链。团队聚焦生产线各环节,在负责人的讲解引导下,细致观察生态养殖的牛肉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售卖的全流程。在产品展示区,成员们观察各类牛肉制品,聆听负责人对原料溯源与工艺细节的深度讲解,解码生态养殖与精深加工提升品质的逻辑;在线上运营模式调研中,团队则聚焦短视频、直播等数字化传播路径,深入观察企业如何以承德特色为内核,探索生态产业化的营销新模式。

 

 

此次对德德企业的深度调研,不仅是一次产业实践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场生态经济发展逻辑的全新认识。德德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,同时凭借线上营销拓宽市场渠道,既构建起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两相转化的发展新路径,又借市场推广传递了地域特色,形成“电商+产业”的融合典范。这一实践逻辑为研究围场“生态+产业”协同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,为团队后续探索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积累了扎实经验。

 

 

当塞罕坝的松涛漫过七月山峦,人文与法律学院“青山双轨研习团”的足迹已深深嵌入围场大地。从庙宫村的姜大妈家到四道沟乡沾满晨露的果园,从德德食品公司牛肉加工线到电商中心跃动的直播屏幕,每一步都是成员们以学术之烛照见绿野未来,以青春之名应答时代叩问: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实践。